资讯中心

烟台海岸带所揭示近海养殖贝类对微塑料的垂直输运机制

2024/7/12 8:35:09    20391
来源: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摘要: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近海环境生态学与生境调控团队利用MPs定量的新方法——激光红外成像系统,探讨了近海养殖牡蛎在微塑料垂直输运过程中的作用。
  【仪表网 研发快讯】微塑料(MPs)在近海环境中的垂直输运机制尚未阐明。成体牡蛎每小时能够过滤5-25升海水,可以充当天然的生物过滤器,这使其能够接触到环境中大量的MPs颗粒。有研究发现,双壳贝类如贻贝等具有沉降MPs的能力,但实际检测到生物沉降的MPs数量较少。这是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忽略了大量的小粒径MPs。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近海环境生态学与生境调控团队利用MPs定量的新方法——激光红外成像系统,探讨了近海养殖牡蛎在微塑料垂直输运过程中的作用。
 
  该团队以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沉积物捕集器原位收集了长牡蛎产生的生物沉积物(空壳牡蛎设为对照)。结果发现,生物沉降组中MPs丰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长牡蛎具有极强的生物沉降能力。研究鉴定出19种MPs聚合物。其中,生物沉降组有19种,对照组和海水组均有12种。粒径小于50 μm的MPs在所有鉴定的MPs样品中占主要地位,分别占海水组、对照组和生物沉积组的85.17%、81.95%和79.12%;聚合物类型为PE、PET、PU和PVA的MPs具有相似的粒径特性。计算显示,养殖成体长牡蛎每个个体平均每天沉降的MPs数量为15.88个;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养殖长牡蛎摄入MPs的粒径与MPs的聚合物类型之间没有相关性。研究发现,养殖牡蛎对近海水体中小粒径MPs具有较强的沉降能力,大面积牡蛎养殖活动能够改变近海环境中MPs的输运和最终命运。上述研究为揭示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输运机制提出了新认知。

全部评论

上一篇:大连化物所发表关于钙钛矿量子点的量子相干现象与动力学的综述文章

下一篇:中国“天元”量子模拟器率先取得量子计算第二阶段重要进展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