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速戳!2023年宁波生态环境领域十件大事出炉

2024/2/16 9:28:48    118097
来源:宁波生态环境
摘要:近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甄选出生态环境领域十件大事,一起来回顾吧。
  【仪表网 行业盘点】岁末年初,盘点2023年,宁波生态环保铁军奋战在逐绿向美的第一线,交出了一份份闪亮的答卷……近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甄选出生态环境领域十件大事,一起来回顾吧。
 
  首创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体系
 
  全面助力三个“一号0工程”
 
  创新建立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体系,系统集成执法正面清单、绿色保险、绿岛模式、生态环境议事厅等宁波辨识度的服企惠企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纳入正面清单管理企业690家(其中上市企业7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制造业百强企业53家),正面清单培育企业1100家,通过环保管家模式累计服务中小企业2.69万余家次,利用智慧环保用电监控系统提醒企业治污设施故障1万余次,避免行政处罚超亿元。
 
  持续推进“甬有碧水”八大攻坚行动
 
  连续第六年获评“五水共治”大禹鼎
 
  实施96个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回头看”,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06.7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44.8公里,建成166个三江一级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严守黑臭水体清零底线,实现遥感隐患排查全覆盖,累计完成142个疑似黑臭水体现场核查。开展2023年度142个“治污水”工程督查晾晒,狠抓重点断面水质提升。2023年,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6.8%,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52.9%,达到省年度考核目标(37.7%)。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上升
 
  以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七大攻坚行动,分别完成VOCs源头替代和治理设施升级改造137家、810家,建立石化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整治提升企业清单113家,构建覆盖全市的VOCs治理活性炭全流程监管服务体系。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9149辆,淘汰补贴资金超2600万元。2023年,中心城区(8个国控点)空气质量优良率93.7%,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大气环境六项常规污染物连续第七年达到二级标准
 
  全省率先构建区县级“无废指数”
 
  助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聚焦宁波实际,全省率先研究构建宁波市“无废指数”指标体系,通过测评分析,反映成效、查找不足,全方位助推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断探索和创新“无废城市”建设模式,为全国提供“无废城市”建设“宁波样板”。全市共建成22个一般工业固废和13个小微企业危废收运中心,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全省第一,垃圾分类成效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小区覆盖率达97%,累计建成“无废细胞”超千个。市本级获评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
 
  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
 
  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
 
  印发《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5)》,江北区和余姚市分别创成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开展甬江流域、临港海域生物多样性调查,高规格举办全国生物多样性城市主题活动,建成3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大力推进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绿色开发模式,建立全省首个动态EOD项目库,整体谋划项目24个,总投资670余亿元,项目储备数量居全省首位。
 
  首创“万亩方”整治路径
 
  推动突破农业面源治理难点
 
  全国首创“万亩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改革新模式,在奉化区试行以“源头治理、数智赋能、多跨协同”为路径,协同推进工农业整治、肥药双减、减污降碳,打造可视化“农业+减污”5G农情监测预警系统,构建肥水调蓄、退水循环、农废回用、末端巡查等常态化机制,基本实现连片土地农业污染“近零”排放,大幅改善下游水质。整治后,甬新河西坞断面总体水质基本达到Ⅱ类,示范区内化肥用量减少约10吨,每年减碳量可达0.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3%,周边生态环境面貌全方位提升。
 
  全国首个友好乡镇规划指南和实施指南发布
 
  打造生物多样性“宁波样板”
 
  2023年5月18日,我市成功承办了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和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发布全国首个友好乡镇规划指南和实施指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做法和成效频频亮相《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央视《焦点访谈》等平台,分别获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和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四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之一,已累计接待200多个团队、10000余人次。
 
  打造数字孪生入河排口精细化管理体系
 
  入围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案例
 
  我市以入河排口监管为抓手,围绕“查、测、溯、治、管”改革路线,试点开展以数字孪生为底座的入河排口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探索运用天空地一体的“五基”协同立体监测技术,实现对全市9107个排口的数字化、实时化、常态化监管,形成排口污染溯源“一条链”,助力提升水环境智能管控与精准决策水平。项目的实践应用在岩河和甬新河水质提升上取得良好成效,以岩河为例,累计发现的48个问题(立整立改除外)中,41个问题已整改到位,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该项目入围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环保分论坛典型应用案例。
 
  探索污染防治长效管理
 
  首创工业噪声监管新模式
 
  我市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立足工业城市实际,在全国首创工业噪声监管“控制技术+指标体系+宁静创建”新模式,打出噪声污染“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组合拳,切实改善声环境质量。在全国率先发布金属加工行业噪声控制技术规范,从合规性要求、制度建设、防治措施、数字化管理、治理成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索构建“宁静工厂”指标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制造业噪音扰民信访重复投诉率由27.10%下降到12.69%,往年噪声投诉频发的新浦镇内金属加工行业噪声信访投诉仅17件,同比下降42%。
 
  开展“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全国试点
 
  国土空间环境管控绩效持续放大
 
  被生态环境部优选为全国18个试点城市之一,就两项制度及相关成果展开全面衔接,充分协调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及工业集聚区、交通、水利等8个行业专项规划,完成“三线一单”动态更新,陆域优先保护面积增加67平方公里,新增53个饮用水源地纳入保护范围,实际可准入三类工业项目土地面积增加110余平方公里,54个产业单元管控措施得到优化,宁波舟山港等13个省级以上列规的重点项目“三线一单”约束全部破解,16个开发区新增3000家以上企业在环评审批上可享受“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红利。“土地可供、项目可批、污染可控”的国土空间环境管控绩效持续放大。
 
  来源 | 办公室 宣教信息中心
 
  编辑 | 甬小环
 
  审校 | 刘金鑫 陈晓众 蒋海滨
 
  原标题:速戳!2023年宁波生态环境领域十件大事出炉

全部评论

上一篇:2023年度重型机械行业十大新闻

下一篇:2023年度轻工机械行业重要新闻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