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产业报道】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到来,AI大模型应用“遍地开花”,一时间似乎各行各业都在“埋头苦干”研究AI大模型!国内AI大模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已累计发布238个大模型,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是当前大模型研发的重点方向。
AI大模型的优势不用多说,其作为一种大规模的计算机模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和语义,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执行各种场景的各种任务。
目前,各大省份都在开展大模型研发,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最为活跃,大模型数量最多。
以北京为例,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北京市占28%,拥有618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一。另据北京经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初,北京发布大模型数量达115个。
从全国来看,北京是较早布局大模型的城市之一。2023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到,北京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大模型技术产业生态。并建设大模型算法及工具开源开放平台,构建完整大模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基于国产软硬件的人工智能训练和服务基础设施,研发全栈国产化的生成式大模型等。
11月29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在AICC 2023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发布了《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以政务、金融、医疗、传统产业赋能、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等六个行业领域为切入,围绕创新性、示范性、经济与社会效益性、可推广性四个维度,选取了百度等在内的18个各自领域内的典型案例。
另外,广东省的发展势头也很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个,其中广东省有20个,占全国比重为25.3%。
202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基础架构、训练算法、调优对齐、推理部署等环节,研发千亿级参数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完整技术体系;聚焦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等行业创新场景,研发具有多模态数据、知识深度融合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支撑多任务复杂场景行业应用;依托广东优势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将大模型技术融入终端产品,重构系统资源调度和各类应用调用方式,打造新智能化
操作系统等。
目前,AI大模型的应用领域涉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制造业、文化产业、金融、医疗、教育、零售等,除此之外,建筑、家电、半导体领域AI大模型也相继面世。
10月16日,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自主研发的建筑行业首个百亿字符知识增强对话大模型Construction-GPT(Beta版)正式上线。据了解,根据计划,该大模型预计在今年年内开放建筑专业词嵌入、非结构化文件解析等相关API接口供行业使用,为四建集团以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支持。
11月20日,长虹发布了全球首个智慧家电AI平台——“云帆”,让智慧家庭迈入强人工智能时代。据了解,该平台通过长虹自主研发的AI技术,融合训练大量专业模型,构建出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电AI平台,接下来将应用到一系列的产业和产品中。
12月7日,TCL华星发布全球首个半导体显示AI大模型——“星智 X-intelligence”。据悉,该模型由TCL华星联合TCL工研院、清华KEG团队&智谱AI团队、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团队共同开发,针对显示行业需求而设计,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推理能力,可以深度理解相关术语和概念,在显示领域能力可超越GPT4。
尽管AI大模型行业“热火朝天”,但目前国内大模型商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进程仍面临着诸多挑战。11月15日,李彦宏在深圳2023西丽湖论坛上表示,国内大模型太多,而模型之上开发的AI原生应用太少,大模型的产业化模式,应该是把基础模型的通用能力和行业领域的专有知识相结合。
结语:不少业内人士把2023年当做是AI大模型的元年,其实也不难看出,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领域应用,我国在大模型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相信随着多模态技术的不断发展,明年AI大模型行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在更多领域打开全新的应用空间!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