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计量实验室建设指南》征求意见
- 2023/11/17 15:57:36 21726
- 来源:仪表网
【仪表网 行业标准】根据中国计量协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由中国计量协会智库委员会制定的《智慧计量实验室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已完成,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专家给予大力支持,填写完成征求意见表,发送至zxb@wxmtc.com邮箱。征求意见时间:2023年1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编制《智慧计量实验室建设指南》,可以指导智慧计量实验室的建设,规范实验室的构成、业务管理、数据管理、智能装置、客户服务等通用要求,加快智慧计量实验室建设及推广,适应“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的需要,促进计量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标准规范了智慧计量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实验室组成、业务管理、数据管理、智能装置、客户服务。适用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运行及评价。其他类似实验室但不限于(如移动实验室等)建设也可参照实施。
业务管理要求:
业务管理用于实现实验室有效、规范、智能的运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业务流程管理、电子原始记录、电子证书、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品管理、方法管理、质量管控、移动实验室、车辆管理、环境管理、数据安全、移动端应用。
1.业务流程管理要求
a) 业务流程管理应能实现实验室业务信息化申请、受理、预约;
b) 业务流程管理应能实现将业务状态主动反馈给申请人和申请人自助查询业务状态的功能,业务状态节点宜包括:业务申请及预约、样品接收、任务下达、试验及数据核查、出具报告、任务完成等;
c) 业务状态的反馈方式可包括:短信推送或查询、微信推送或查询、系统推送或查询等;
d)业务流程管理应与智能装置、客户服务、数据管理进行互联互通。
2.电子原始记录
a)建设完善电子原始记录系统。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电子原始记录系统,实现误差分析、不确定度评定、合格判定、重复性、修约等计算环节的数据自动处理。
b)应按规定的期限保存原始记录。记录应有足够的信息,确保实验室活动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
c)存储的记录应避免数据的丢失或未经授权的改动。改动应记录和保留修改痕迹(包括原始数据和改动人等信息)。
d)原始记录模块化设计,应便于各专业项目人员线上编辑,通过输入模板样式、模板内容和模板参数间的配置规则形成原始记录模板的配置。
e)电子原始记录应符合 T/CMA CC045 中的相关要求。
3.电子证书
a)电子证书文件应使用开放式版式文档格式。一个电子文件内应仅完整的包含一份电子证书。应包含提供真实性、完整性、抗篡改的标志数据,如电子签名产生的标志数据。不应使用动态元素。
b) 电子证书印章图片内容应能明确显示印章为“电子证书”,如:“XXXXX 单位电子证书专用章”。电子证书印章包括“检定电子证书专用章”、“校准电子证书专用章”、“检验电子证书专用章”、“检测电子证书专用章”及相应的骑缝章,电子证书专用章可以用作相应的骑缝章。
c) 电子证书发布机构应按照“简单实用、与时俱进、节能环保”的原则统一规范各类电子证书的样式。电子证书可视页面上的规定位置应有可视的电子证书印章图片。电子证书的每一页宜明确标识“本证书为电子证书,请到发证机构验证”。
d)电子证书文件中宜存储有电子证书标识。电子证书标识由电子证书/报告发布机构按规则生成,并保证唯一性。
e)电子证书应符合 T/CMA CC097 中的相关要求
4.人员管理
a) 实验室应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技术、监督、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
b) 实验室应能实现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出实验室的身份识别、权限管理、信息记录和安全管理;
c) 身份识别技术可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技术、RFID、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技术等;
d)人员管理系统应能覆盖到所有实验区域,其他区域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立;
e)人员管理系统应和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互联互通,保证业务运行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权限对应和实时控制。
数据管理要求:
1.基础设施
a)采用自建机房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证实验室所需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机房需符合 GB50174 中的相关要求;
b) 机房需要采用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远程控制等功能;
c) 机房运维和管理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关的证书,证书包含但不限于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红帽认证工程师、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IT 服务管理等;
d) 机房、网络和信息系统硬件运维保障经费需有稳定来源。
2.数据安全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实验室活动全过程数据及客户信息安全。
实验室应有网络防火墙或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可靠,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a)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b) 建立安全保护,以防止信息被篡改或丢失;
c) 具有数据存储、备份和灾备系统;
d) 应有完整的系统日志;
e) 应有保障数据安全的应急预案;
f) 实验室人员应对在实施实验室活动过程中获得或产生的所有信息保密,法律要求除外。
3.支撑平台
a) 实验室宜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据支撑平台。
b )数据支撑平台宜完成数据汇交整合、提供统一的集成服务和应用服务,在用户界面、应用系统和数据等多层次实现集成。其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汇交整合、集成服务、应用服务、外部接口。
4.数据应用
实验室应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应用,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开展业务、技术、质量等多维度大数据分析,为实验室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b)开展产品性能评价、质量趋势分析,为客户提供计量管理、质量改进、市场监管等数据应用服务。
智能计量标准装置:
实验室应配置智能计量标准装置及标准操作程序,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不可靠因素,以实现实验室活动过程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a) 标准装置宜采用准确度高、性能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
b) 标准装置应能实现自动采集数据、自动与管理系统对接、自动分析数据,进行符合性判断。
c) 可采用定位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定位和实时跟踪。
更多详情请见附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