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紧盯监测数据造假背后的“三根链条”

2023/8/29 10:22:01    14951
来源:中国环境 苟渊
摘要:近日,笔者走访部分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第三方社会监测机构以及园区排污单位,试图从责任、利益、机制三方面管窥数据造假背后的隐秘所在。
  【仪表网 行业话题】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在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排名中连续出现“断崖式下滑”,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两打”专项行动中也频频发现各地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造假违法案例。近日,笔者走访部分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第三方社会监测机构以及园区排污单位,试图从责任、利益、机制三方面管窥数据造假背后的隐秘所在。注册仪表网,马上发布/获取信息
 
  “假数据”背后反映出责任担当的缺失。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开展两轮,一批批典型案例发人深省,但仍有个别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撒药、喷水、改排口、换水样甚至直接改数据......无论是哪种数据造假形式,其背后都是法治意识、履责意识的淡漠。从责任链条看,就是没有形成咬合传动的科学装置,从而缺环断链,让旁门左道有机可乘。
 
  数据造假反映出个别地方和部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还存在偏差,没有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摆在首要位置,而是恪守旧思想、老套路,无视党纪国法和政府公信力,默许企业在“假数据”上炮制、向“假数据”要生态政绩。究其根本,是统筹发展与保护的能力不足,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担当不够。
 
  个别企业之所以敢在数据造假上顶风作案,一是错判了形势,低估了国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二是忽略了责任,无论是生产排污企业,还是第三方咨询服务企业,对需要承担的主体责任和连带责任意识淡漠。
 
  “假数据”背后也反映出利益纠缠。在企业环境管理领域,多个利益主体诉求交织纠缠,有的同向交融、有的交叉而行甚至激烈对立。
 
  在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大量检测、咨询、运维等机构。某省仅检测公司就达200余家,几乎所有检测公司都采取杀价策略进入监测市场。有的还转换策略,一边亏本做检测,另一边发掘企业运维或治理需求并有偿转手给相应的第三方来实现盈利。
 
  “假数据”背后也反映出机制问题。如果工作覆盖面越广,参与主体越多,事务链条越长,就越容易出现状况。
 
  如安装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市控点、国控点的某市辖区,常年以“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为理由,将在地市级审批项目环保管理矛盾上移,缺乏属地所在的责任担当;部分监测站点运维人员技能水平、服务意识参差不齐,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属地监测机构、第三方运维人员之间缺少必要的合规交流;本系统监测机构垂管后,部分员工角色意识发生变化,常以上级派下来的“监督员”“裁判员”自居,缺少主人翁意识。
 
  责任、利益、机制,无论是哪一根链条上的诱因导致监测数据造假,都是不被允许的。监测数据就是“一把尺”“一杆秤”,量出的是生存环境,称出的是公信道义。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企业职工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比如:一是亟须强化对环境监测市场的规范监管,除每年开展集中“双打”严惩监测违法行为外,多部门应协同建章立制,引导监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切实做好垂直管理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大对地方垂管监测机构队伍管理、能力建设、联动协作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
 
  三是省级层面应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提升地方政府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减污降碳协同、绿色发展转型的认识水平和统筹能力。

全部评论

上一篇:助力安全治理 智慧消防落地生花

下一篇:机器人发起创新革命,工人要下岗?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