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基于特征电流的配电台区拓扑关系识别方法》团标征求意见

2023/7/10 9:58:43    33350
来源:仪表网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特征电流方式进行配电台区拓扑关系识别的识别模型、特征电流发送方法、识别方法和拓扑关系生成。
  【仪表网 行业标准】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下发的中仪协[2021]9号文件,《基于特征电流的配电台区拓扑关系识别方法》被列入2021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T/CIMA 0069。现已完成该项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对标准内容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当前低压配电台区作为电网的末端层级,是支撑智慧用电的主阵地和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实施的关键所在,具有点多面广、供用电环境复杂、维护难度大等特点,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户变关系不准确和物理拓扑不清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线损数据计算、及时精准供电抢修等工作的开展。
 
  基于特征电流的配电台区拓扑识别技术抓住了电流沿阻抗低的供电线路流动的本质特征,能够充分利用电网现有集中器、配变终端、智能电能表、智能断路器等设备,实现台区户变/拓扑关系的准确识别,具有无需安装附加设备、不依赖于通信方式、安全、可靠等优点,应用效果良好,有必要开展标准化工作,促进技术发展应用。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特征电流方式进行配电台区拓扑关系识别的识别模型、特征电流发送方法、识别方法和拓扑关系生成。
 
  本文件适用于配电台区I型集中器、智能融合终端、智能断路器、分支监测终端、电能表等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识别。
 
  系统构成:
 
  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发送设备、识别设备、集成发送和识别功能的设备。
 
  发送设备具备特征电流信号发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a)电能表;
 
  b)采集终端设备,如采集器、II型集中器等;
 
  c)分支监测设备,如分支监测终端、智能断路器等。
 
  识别设备具备特征电流信号检测识别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a)采集终端设备,如I型集中器、智能融合终端等;
 
  b)分支监测设备,如分支监测终端、智能断路器等。
 
  集成发送和识别功能的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
 
  分支监测设备,如分支监测终端、智能断路器等。
 
  识别流程:
 
  识别基本流程如下:
 
  a)发送设备(包括集成发送和识别功能的设备)产生特征电流馈送到电力线,特征电流沿阻抗低的电力线路流动;
 
  b)识别设备(包括集成发送和识别功能的设备)进行电流信号采样,在识别频点解调特征码。
 
  根据特征电流发送和识别的时间、特征码、信号强度等信息对发送设备和识别设备进行匹配,确定发送设备和识别设备之间的电气拓扑关系。
 
  识别结果:
 
  识别设备应将信号采样值结合内外部电流传感器(如有)比例、采样电阻等计算出实际的特征电流信号强度。
 
  识别设备应能存储记录识别信号的相关信息,包括信号识别时间、识别相位、信号强度、背景噪声强度和特征码等。
 
  拓扑关系生成生成流程:
 
  配电台区拓扑关系生成流程如下:
 
  a)主站系统或本地采集终端组织台区所有发送设备分时发送特征电流;
 
  b)识别设备检测提取到信号后,记录识别信号时间、信号强度及相位;
 
  c)主站系统或本地采集终端收集所有识别设备的识别信号记录;
 
  d)主站系统或本地采集终端通过综合分析信号发送时间、识别信号时间、信号强度和接收相位等信息,梳理出所有设备的上下级供电关系以及单相设备的工作相位,从而形成完整的配电台区拓扑。
 
  梳理原则:
 
  配电台区拓扑关系梳理原则如下:
 
  a)自上而下原则。配电台区终端作为拓扑关系层级的第一级,然后判断哪些设备发送的特征电流信号只被台区终端识别到,由此可确定拓扑关系层级的第二级,依次递推,梳理出完整的拓扑关系。
 
  b)时间匹配原则。识别信号时间应大于本设备信号发送时间,同时小于下一个设备信号发送时间。
 
  c)强度匹配原则。对于同一时间内的多个识别信号,需要比较同级识别设备识别到的信号强度大小,识别信号强度大的信号为有效信号。

全部评论

上一篇:JJG 1187—2022《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解读

下一篇:《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五问五答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