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校准规范 红外成像》征求意见
- 2022/5/27 9:02:25 29325
- 来源:仪表网
【仪表网 仪表标准】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高压计量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校准规范 红外成像在线监测装置(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提高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质量,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电力设备红外成像监测技术成熟、装置装用量大,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相较手持式红外热像仪而言,红外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场景决定了该类产品具备以下特点:1)前端传感单元与后台成像处理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单元,数据通过网线或其他方式传输;2)安装在现场难以拆卸,运行环境复杂多样,需考虑现场校准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方式;3)通过被监测对象的温差的演变趋势实现状态预警,因此,对监测装置分辨细小温差的能力、现场测量回路的信噪比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因此,手持式热像仪的校准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输变电红外在线监测装置的校准问题。
因此,编制本校准规范,是规范开展红外在线监测装置各项计量性能参数量值溯源工作的前提;是确保能及时发现监测装置计量性能降低或丧失的重要手段;能避免监测装置错判、漏判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而避免引发电力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编制。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与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与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校准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参考JJF 1187-2008 热像仪校准规范;JJF(军工)78-2014 红外热像仪成像特性参数校准规范;GB/T 19870-2018 工业检测型红外热成像仪等文件编制而成。
按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编制要求,本文件内容结构上主要包含目次、引言、正文、附录四个部分。正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计量单位、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共9个章节。附录包括4个部分:附录A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实验室校准)、附录B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现场校准)、附录C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附录D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校准环境条件:
实验室校准的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电源电压:(220±11)V;电源频率:(50±0.5)Hz;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无凝露;无强环境热辐射。
现场校准时,被校红外监测装置和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供电电源条件、所处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其使用要求;除此之外,现场校准的环境条件宜满足以下要求: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无凝露;风速不大于5m/s(风力等级3级及以下),且天气晴朗,无雨、雪、雾等情况;被校红外监测装置与黑体辐射源之间的空间区域内无其他明显热辐射体(如运行中的变压器、电抗器等)。
校准前准备:
a)外观及通电检查
实验室校准时,采用目测法进行外观及通电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监测装置本体工作正常、后台显示正常;含云台或底座者,云台或底座运动正常;
——监测装置前端单元或后台处理系统明确标明名称、型号、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等信息;
——监测装置通电后,显示屏、指示灯应正常,各单元应正常工作;
——使监测装置通电后的热机时间达到制造商的要求后,再进行测量;
——监测装置光学镜头上有无影响成像效果的遮蔽物(如灰尘、落叶等);如有遮蔽物,应按使用说明书清洁镜头。
现场校准时,监测装置处于通电运行状态,采用目测法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监测装置本体工作正常、后台显示正常;含云台或底座者,云台或底座运动正常;
——监测装置前端单元或后台处理系统明确标明名称、型号、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等信息;
——监测装置光学镜头上有无影响成像效果的遮蔽物(如灰尘、落叶等);如有遮蔽物,应按使用说明书清洁镜头;
——监测装置前端单元与后台处理系统通讯流畅,成像画面无卡顿现象;有云台操作功能的监测装置,还应检查云台,确保云台操作无卡顿或失控情况。
b)绝缘电阻
实验室校准时,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监测装置开展绝缘电阻试验。使用绝缘电阻表测量被校监测装置电源输入端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试验电压500V,绝缘电阻测量值应不小于20MΩ。
c)介电强度
实验室校准时,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监测装置开展介电强度试验。使用耐电压测试仪在被校监测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与机壳之间,施加工频电压2kV,历时1min,应无飞弧和击穿现象。
本规范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红外成像在线监测装置在-20℃~350℃温度范围内的实验室校准和现场校准。本规范不适用于输电线路红外巡检无人机、防山火红外监拍装置的红外成像相关性能参数的校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