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会员 生产厂家
参考价: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免费会员 生产厂家
工业车间去静电的加湿器去哪选的详细介绍:工业车间害怕的就是静电了,因为静电对于工业车间的危害是在是太大了,因为车间如果出现静电危害的话,那么对于工业车间本身的生产就是有非常大的问题了,静电会导致设备跟产品出现大量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工业车间选择一款好的加湿器,让车间湿润起来湿度提高,静电也就消失了,也特别使用正岛电器的工业车间加湿器来加湿。
正岛ZS-40Z及ZS系列工业加湿器产品,对于其他加湿方式的加湿器而言,具有【雾化颗粒细】 、【使用能耗低】 、【雾化能效高】,【加湿速度快】的显著优势。 正岛电器生产的ZS-40Z及ZS系列工业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水变成可漂浮于空气中的极细小的微雾与空气充分混合,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 具有空气加湿、净化、防静电、降温、降尘等多种用途;既可以较大空间进行均匀加湿,也可对特殊空间进行局部湿度补偿,具有较高的使用灵活性。 |
:0571- 8673 1596 139 5811 5553 |
正岛ZS系列超声波工业用加湿器生产厂家:正岛电器,产品优势区别与对比,谨防假冒!
备注 | 目前市场部分加湿器厂家仿冒正岛加湿器ZS系列型号低配置低价格在销售请客户区别以下: | ||
品 牌 | 电 源 | 风 机 | 外 壳 |
正 岛 | 变频电源 防水等级IP68(低能耗、低故障) | 特制防水风机 | 全不锈钢外壳及内胆 |
仿冒 | 变压器(高耗能、高故障高、维修频率高) | 普通风机(易烧毁) | 普通钣金(易锈) |
正岛电器郑重承诺:整机保修一年,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以质量*,诚信*为企业宗旨。
欢迎您工业加湿器的详细信息!工业加湿器种类有很多,不同品牌工业加湿器价格及应用范围也会有所不同,而我们将会为您提供*的售后服务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正岛ZS-40Z及ZS系列工业加湿器控制方式,技术参数:
控制方式 | 加湿量 | 加湿量 | 加湿量 | 加湿量 | 加湿量 | 加湿量 | 加湿量 |
开关控制 | ZS-06 | ZS-10 | ZS-20 | ZS-30 | ZS-40 | ZS-F60 | ZS-F80 |
时序控制 | ZS-06S | ZS-10S | ZS-20S | ZS-30S | ZS-40S | ZS-F60S | ZS-F80S |
湿度控制 | ZS-06Z | ZS-10Z | ZS-20Z | ZS-30Z | ZS-40Z | ZS-F60Z | ZS-F80Z |
出雾方式 | 单管 | 单管 | 单管 | 双管 | 双管 | 三管 | 四管 |
消耗功率 | 180W | 300W | 600W | 900W | 1200W | 1500W | 2000W |
净重 | 15kg | 18kg | 22kg | 30kg | 38kg | 55kg | 70kg |
正岛ZS-40Z及ZS系列工业加湿器产品六大核心配置优势:
优势一:【全不锈钢箱体】 机组采用全不锈钢箱体结构,喷塑处理,美观耐用;自动进水,设有溢水保护,可自动控制水位;底部装有万向轮,可自由移动。 | 优势二:【集成式雾化器】 机组采用集成式超音波钢化机芯,自带缺水保护装置,无机械驱动、无噪音、雾化效率高,杜绝易堵塞、维修繁锁等问题。 | ||
优势三:【IP68级防水电源】 机组采用*的全密封防水变频电源和全密封集成电路,防水等级为IP68(可置于水下1米深处也不会短路)。 | 优势四:【轴承式防水风机】 机组风动装置采用防水等级为IP68的滚珠轴承式36V防水风机,具有启动快、风量大、振动小,耐腐蚀、运转稳定。 | ||
优势五:【耐碱酸陶瓷雾化片】 机组选用的陶瓷雾化片适合较硬水质和耐碱酸的使用环境,且正常使用寿命长达3000-5000小时,更换方便快捷。 | 优势六:【高精度湿度传感器】 机组配有微电脑自动控制器&日本神荣高精度湿度传感器,全自动控制面板,人机对话界面,智能化轻触式按键操作。 |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1. 工业用湿膜加湿器(QS-9)
2. 工业用移动加湿器(CS-20Z)
3. 工业用大型加湿器(ZS-F60Z)
4. 工业用小型加湿器(SJ-J3000)
工业车间使用除湿机可以让车间变得相对潮湿一些,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干燥静电现象了,所以有干燥环境的车间还是用加湿器的好。核心提示:以上关于工业车间去静电的加湿器去哪选的相关信息是正岛电器为大家提供的全部内容,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欢迎!
您可以在这里更详细地了解工业车间去静电的加湿器去哪选的相关资讯信息:
近日,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透露,到2020年,政府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可能会全部取消。如果这一消息属实,将意味着5年后所有新能源汽车将和传统汽车面对同等市场竞争,拼各自的“性价比”。
5年,这可能吗?王秉刚的论据是,现有的补贴不是太低了,而是太高了,导致很多企业“跟着补贴走”,或躺在补贴上睡大觉,“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靠补贴*维持,如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补贴之后,还没有涌现出几个拔尖的企业,说明这条路就是行不通的。”
从规模上来看,2020年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在情理之中——按照*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如果真能达到500万辆的规模,补贴确实不再那么重要。毕竟,财政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出发点是,加快产业化进程,使新能源汽车大面积推广普及。
问题是,5年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能否达到这一目标?产品力并非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惟一因素,相关的基础设施、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后续的服务与技术保障都将决定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而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消费的补贴,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车企和消费者的判断。
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当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财政将适当降低补助标准。这便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机制,世界上多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笔者认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能“一刀切”式的全部取消,也不能像现在一样,只要上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就给予补贴。可以尝试的做法是,5年后,对于那些已经成熟的,可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取消补贴;对那些*的、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技术,如燃料电池汽车或其他更*的新能源汽车,仍应通过财政补贴,传递一种创新导向和支持信号,就如日本大力补贴支持丰田mirai一样。
与此同时,对于后续一些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工程项目,一些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突破,还应继续给予财政支持;对于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补贴也不应以5年为期,而应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以扶持。此外,在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方面,也应该打破地域保护,给那些代表着*技术的产品予以鼓励,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对本地生产的产品给予更多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