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登录

打造东方汉诺威--从入世看工博会

发布时间:2007-12-24
浏览次数:4266
   第三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昨天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降下帷幕。工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可喜可贺。6天展期内,观众高达50.5万人次,比上届增加26.3%;其中专业观众21万人次,境外厂商1.2万人次,境外厂商人数比上届猛增一倍。成交额312.6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42%。事实证明,上海有能力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展。 
  展览业属服务贸易范畴。展望我国入世后的上海展览业,各国展览企业特别是跨国展 览公司将大步闯入上海展览舞台。很明显,这将对申城展览业造成较大冲击,但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已向世人公布:西有汉诺威工博会,东有上海工博会。就连几天前到上海工博会参观的展览王国德国代表团成员也为之惊叹: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不要几年,你们就会赶上汉诺威工博会。工博会承办单位上海外经贸商展公司负责人心中很清楚,人家是客气话,上海工博会要达到汉诺威工博会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汉诺威工博会已办了50多年,上海才3年;汉诺威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上海5万平方米;汉诺威是世界水平,上海起步不久。要赶上汉诺威,上海非得下大力不可。中国入世,表明中国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别人的好经验,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使工博会与世界大展贴得更近。汉诺威工博会虽是综合展,但却是由若干个专业展组成的,如机器人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展、铸件展、低压电器展、灯具展、仪器仪表展、液压气动元件展等。这些专业展的规模和水平均居世界,且一般两年办一次。这样尽管工博会年年办,但下面的各个专业展题目却不重复,而且每个专业展规模都很大,一般至少在2万平方米。反观上海工博会,现有电子信息与网络、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等9个展区,平均每个展区仅220个标准展位。给人的印象是每个展区参展企业和展位太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难与汉诺威工博会专业展匹敌。其实问题并不难解决,譬如可否把9个展区(即9个展览题目)一分为二,隔年轮一次。这样既可保留工博会综合展的特点,又能使下面每个展区(题目)都办成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专业展。 
  就经济科技展览会功能而言,除展示外,国内外厂商更看重的是信息传递和交易功能。在汉诺威工博会上,数千家各国厂商争相参展,拿出新技术和产品,但目标始终如一:争取专业观众、拿到订单。在上海,多年实践表明:见不到专业观众、拿不到订单的展览会,其结局只能是走向衰亡。因为参展企业是靠市场、订单生存的。上海外经贸商展公司负责人表示,明年工博会要朝增强交易功能方向靠。应当说,这是向世界大展迈出的又一步。 
  和世界大展相比,上海工博会要急起直追的地方还真不少。以观众组织为例,6天展期内,50万人次的观众不分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这就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不太高兴了。原因很简单,参展商更看重与专业观众联系,而专业观众也不太愿意让普通观众干扰他们。在汉诺威工博会和其他世界大展上,一般将展期分为专业观众日和普通观众日,二者互不干扰。上海工博会能否学习借鉴呢。 
  前天,听上海外经贸商展公司董事长龚维刚说,从下届起,将取消对境内外展位的两种出租价格,实行国民待遇;同时要学习世界大展做法,对参展商、专业观众进行跟踪服务。 
  中国跨入WTO大门,对每一个地方、每家企业、每个展览会而言,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工博会与世界大展贴得近些再近些,正是我们迎接入世挑战应当做的实实在在的事。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