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谨防锂电池的安全隐患

来源: 东莞市伟煌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2010/1/21 8:53:34 733

现今锂电池的踪迹几乎无处不在,大到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小到手机、数码相机、mp3等。在锂电池之前,电子产品采用的是镍镉或者镍氢电池。锂电池因期体积小、重量轻,没有讨厌的记忆效应,而成为市场新宠,引发了便携电子产品的改革,它将大量的能源集中在非常小的空间中。然而锂电池虽然有着这些优异的特点,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充电过度,或者出现类似短路这样的故障,密封在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就变成了易燃危险品。这些易燃品一旦达到着火点,就可能发生一场“爆炸”。

     那么这些易燃品是什么呢?从电池制造商推出的新电池来看,主要的因素是锂电池中的锂。锂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主族,与活泼金属钠、钾同族。该族元素的共同特点是性质非常活泼,遇到水、空气等物质,能迅速发生反应,甚至引起爆炸。不过,锂电池中的锂并不是金属,而是锂离子(Li+)。锂离子在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并不会产生金属锂:当电池充电时,阴极的锂离子向阳极移动;而放电时,锂离子又回到阴极以提供能量。尽管锂离子不是易燃品,但锂离子形成的锂盐类电解质却是货真价实的易燃液体。这也是Sony决心用锂聚合物代替锂离子的初衷,前者以胶体的形式存在,不会形成易燃的锂盐类电解质。

 

   锂电池在充电完成后,阴极由于失去大部分锂离子变得非常不稳定,热量逐渐蓄积,这个温度足以使阴极分解和释放氧。加之锂电池内部还有作为阳极材料的石墨,其主要成分为碳等易燃物质,整个锂电池的化学成分可谓非常不安全。

 

   而造成去年多起爆炸起火案的凶手,则是一些细微的金属粒子——镍。这些在电池生产过程中混入的“杀手”,在充电完成后,通过绝缘层向不稳定的阴极移动并结晶,导致电池短路,导致电池局部过热,引燃锂电池中的石墨、氧、锂盐类电解质,zui终引发电池的起火和爆炸。

    由于锂电池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购买及使用时一定要认准经过出厂安全检测的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品牌!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